俗话说三分画,七分裱。一幅好的书画作品,是否能将其价值体现出来,有时更取决于其是否经过了精装细裱。在我市就有这样一位画龙点睛的裱画大师,他就是周志杨。
眼见到周志杨,觉得他是一个气质儒雅的文化人,无论如何也无法跟古老行当的裱画师联系到一起。走进周志杨的裱画工作室,只见墙上挂满一幅幅已经裱好的书画作品,有历代书画大师高翔、朱沆、周应芹、吴昌硕等大师的墨宝,也有孔祥熙、韩国钧等历史人物的真迹,让人顿时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。
“我从小就喜欢画画、练书法, 上的是美术课。”周志杨说,他自幼酷爱书画,19岁便师从一代装裱名家夏振印老先生,成为夏氏装裱工艺的第五代传人。学习装裱的起步阶段比较枯燥、乏味,但正是这个时期的辛苦磨砺,让他完成了一个“裱画师”的积淀。
手工装裱一件书画,从托画芯开始,要经过托、拉、镶、扶、砑光、上杆等六道基本工序,涉及到的装裱工具有刷、尺、刀、剪子、镊子、喷壶等大大小小10多件,一日日,周志杨每天躬着身刷、裱,把许多有名的、无名的书画家的作品装裱成一件件人见人爱的艺术品。虽然没有当成大画家,但经常接触名师的作品,能为他们裱画,周志杨很是满足。跟书画打交道久了,周志杨好像也吸收了大师们笔端的灵气,心态也豁达起来。
一些古代名家 书画作品由于年代太久,或由于收藏不善,受潮发霉,鼠咬虫蛀,或轴朽断裂,以致污迹满目等等,必须重新揭裱才能恢复旧观。明代周嘉胄撰写的《装璜志》说:“古迹重裱,如病延医。”周志杨就是这样一位医书画、治书画的“良医”。在裱画工作室里有一幅扬州八怪高翔的画作,谁能想到,就是这样一幅画作,当年周志杨拿到手时,几乎是惨不忍睹,画卷早已破成碎块,若窗不紧闭,略有微风吹来,就会吹走残散的画心。接下来的数日,一把小镊子,周志杨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天,将一块块碎画片轻轻夹起,在另一张纸上拼齐、粘住。发霉的地方要除霉、清洗,污迹的地方要去污,破碎的地方要修补,空白的地方还要找颜色质地相同的宣纸补上,稍有疏忽,就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。当 一片碎画片拼好时,周志杨长舒了一口气,为这幅画能够恢复光彩而感慨,为自己终于完成一项使命而感慨。
在如今的装裱行业里,机器装裱越来越常见。手工装裱好一幅字画,需要花上五六天的时间,机器装裱几个小时就能搞定。然而,在周志杨看来,机器装裱虽“美好”于一时,但并不利于字画的传承,不容易长时间的保存。“历史上几百年上千年留下的字画真迹,都是经历无数次再揭再裱的过程。机器装裱之后,字画就没法再揭后装裱,这对古代文化艺术的传承是有大的伤害。”所以周志杨宁愿选择辛劳,选择躬身。
而今,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喜欢字画和收藏字画的人越来越多。周志杨说,他现在 的心愿,就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喜爱装裱,投身到这门艺术当中。“希望不久的将来,这门千年艺术的传承,能够多一些同道中人。”
- 上一篇:他用手工装裱再造古书画传奇——记东台裱画大师周志杨
- 下一篇: 一篇